黑洞照片是真的吗

要拍摄黑洞的全貌,得制造一个地球大小的望远镜,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科学家用了个取巧的办法,利用分布在全球8个地方的望远镜组,得到了部分黑洞的样本数据,然后利用算法还原出整个黑洞的形状。 问题是如何来判断算法的准确性?谁也没见过真正的黑洞,所以根本无法验证。就像画鬼一样,无论怎么画,都是对的。这次发布的黑洞照片,确实很像“黑洞”,符合大众的预期,但是不是真实的“黑洞”呢?这个问题就像“真的鬼长什么样”一样,永远没有答案。

怎样拍摄一张黑洞的图片这个视频介绍了拼成黑洞照片的算法,并给出了算法效果图 image

但这并没有解释明白为何这个算法是正确的,反而给人带来了更多的困惑。按照这个算法,完全可以随便弄些照片来,也能做出一张“黑洞”图。何必这么大费周折呢?

如有大神看到,还望不吝赐教!

Read More

别相信直觉

经常有这样的感觉,一些事情如果自己没有去跟进,往往会拖好几天。我从开发那儿也很少收到主动的、有效的反馈。看下禅道上的问题,如果没有解决,哪怕花了一周时间,你也看不到有任何的comment更新,直到问题解决了,comment就是“已解决”三个字。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为什么开发如此的不愿意更新问题comment。因为我不是开发团队的直接管理者,不好以制度的方式落实下去。就算可以,我也不愿采用,在我的意识中,及时的更新问题状态是一个开发的基本素养。JIRA、禅道这些工具,如果仅仅是记录下问题,没有任何的解决日志记录,它的价值只利用了一点点,对我来说,这些工具是团队的知识库、沟通工具。问题的发生原因、解决办法、设计实现讨论等内容都可以在上面记录。但开发团队没有意识到这点,虽然我跟他们提了很多次。

要让团队有些改变,光靠说显然是不行的,首先,大家是不是都认可,有人就不喜欢写comment,你怎么办?其次,要有可操作的行动,不能指望大家自觉。我一直就有这个问题,就是高估了团队的自觉性,这往往导致事情半途而废。改变是很痛苦的事,很少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。所以,从今以后,把“自觉”两字从管理词典中删除。

最近在负责测试,一共5人,目前的状况只能称为测试组,离测试团队还远的很,我应该想想做点什么了。

Read More

孩子住院第二天

清明回老家,亲戚朋友一起吃饭,儿子说左耳难受,看了看,发现左耳下有个肿块。第二天去当地人民医院检查,需要做个鼻咽平扫CT。医院的人真是多,排了将近3个小时的队,等CT拍完已经12:30分了。回附近老老丈人家吃了点中饭,又赶回医院拿报告。医生看了说,情况比较严重,左耳肿是因为中耳炎,倒问题不大,关键是喉咙这里发现了一个肿块,是肿瘤的可能性较大,要马上住院检查。我一下子蒙了,小孩才16岁啊,怎么可能有肿瘤。医生看我们的医保在杭州,让我们考虑下是在这里还是回杭州。考虑到杭州医院的技术相对好点,加上我确实也不敢相信,还是去杭州复查下比较稳妥。赶紧联系朋友打听医生、网上挂号。几家医院的专家门诊都已经满了,已无法预约。听说市一医院的鼻咽喉科比较有名,托朋友走了点后门,临时加了个号。

第二天一早,拿着CT片去看门诊,李专家一看片子,就让小孩先出去了,然后对我说,情报不妙,要马上手术。李专家是这方面有名的专家,他这样说了,看来情况真的比我想象严重。我开始还不以为然,总以为医生看错了。本来还想拖几天等孩子期中考试后再来看,幸亏早点来看,不然后果可能更严重。我一时有点不知所措,孩子他妈已经开始哭了。这是怎么回事?我活了半辈子了,身体一直很好,从没有什么大病,孩子从小一直是活蹦乱跳的,除了感冒发烧,也没生过其他的病。我从来没想过这事会发生在我孩子身上,现在,我懂了什么叫世事无常。

事已如此,多想也没有用,赶紧办了住院手续,跑到城站边上的全景影像医疗中心做了一个PET/MR,据说全杭州只有他们那里才能做这个,路上我还在想这个检查费得上千了。当工作人员报出9900这个数字时,我还以为不是跟我说话呢,没办法,只能乖乖的刷卡。下午医生找我谈话,说明了手术风险,又买了一个4000的器材。交了这两笔钱,我想通了,平时真没必要节俭,想用什么,想吃什么,尽管去买,只要不是浪费就行。为了省几个钱,比来比去比半天,一点意思都没有。人只要到了医院,钱已经不值钱了,平时辛辛苦苦省下的钱,在这里就是九牛一毛,用张鹤伦的话说,就是“不值一提”。

今天下午刚做完手术,把肿瘤给切除了,活检的初步结果不理想,详细结果还要几天后才知晓。根据全景扫描的结果,肿瘤细胞已经转移到旁边的淋巴,后期需要结合放疗才能彻底治愈。医生说,这种肿瘤一般发生在40以上的人身上,这么小的年纪,概率实在是很小。既然上帝“选中”了我孩子,就把一切交给上帝吧,儿子,以后的路怎么走,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。不管怎样,老爸都会陪你走下去。

Read More

钱王射潮

清明放假,学校要求孩子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。上网找了找去哪比较合适,刚好看到一篇钱王祠的报道。钱王祠就在柳浪闻莺边上,每次去西湖边玩,总要路过,但从没进去过。趁这个机会,这次就去看看吧。

早上9点不到就出门了,因为是小长假第一天,天气又这么好,怕西湖边人太多,所有就早点去。来到了钱王祠,外面游客已经不少了,但钱王祠里面也就零星几个人。走廊上几个小孩在读《孔子》,走进右边的房子,墙上是钱王射潮的画像。钱塘江上潮水汹涌,浪花有几丈高,钱王带着精兵强将,站在岸边,个个弯弓射向潮水,旁边站着文官和百姓。这当然是一个传说,传说中的潮水都是龙王驱动的,射潮其实是射龙王,把龙王射退了,潮水自然也就退了。为什么有这么一个传说呢?虽然传说都是假的,但也不会凭空出来一个传说,传说的背后,往往有个真实的故事。“钱王射潮”也不例外。“旧时上自六和塔,下抵艮山门,皆有石塘。胡氏以为即钱氏所筑捍海塘故址,今多堙废。(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”,说明钱王筑塘抗潮的事是真实存在的。“钱塘”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。

Read More

第一封家书

班主任老师要求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,围绕“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——我家的教育故事“主题,借这个机会,爸妈们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教育历程,走心用情写心声。孩子读高中了,很多事情都不会跟家长说,我也不会主动去聊,主要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去谈,光讲道理,孩子基本不要听;旁敲侧击,我也不会。借用书信,倒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

要跟孩子聊些什么呢?孩子进入高中后,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,成绩好坏都无所谓,学校里跟老师相处的也不是很理想。他妈跟他聊了,也没有太大效果。这孩子脾气有点倔,听不进劝。想说的话其实很多,但不知从何下手,话说的太明白,怕伤了孩子自尊,光说鼓励的话,总感觉太虚,没太大用处。

其实问题的核心还是在学习上,他也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,家里基本上也都在做作业,玩游戏时间也不多,但就是成绩上不去。用老师的话说,就是懒,对自己要求不高。在我看来,学习上他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,老师怎么教,我怎么听,懂了就可以了。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,课外练习有时间就做做,至于成绩,好就好,不好也没办法。用现在的话说,是个“佛系”少年。才高一,就开始“佛系”,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啊。我也真是无奈啊。

最近在看《洞察-精确观察和有效沟通的艺术》,里面提到如何去“观察”,而不仅仅是“看到”,列举了布朗克斯区学校的例子,学生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商,而是不能聚焦于长期的任务中,也不能对具体细节保持专注。 儿子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,简单的计算也会算错,这其实就是一个“观察力”和“专注力”的问题。那就和儿子谈谈“观察力”吧,于是在书中摘录了几个例子,谈了谈自己对观察力的看法。不知道儿子是否能看懂,呵呵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