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狸与刺猬

古希腊的寓言: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,它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,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。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,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。狐狸行动迅速,皮毛光滑,脚步飞快,阴险狡猾,看上去准是赢家。而刺猬则毫不起眼,遗传基因上就像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,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,整天到处走动,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。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,但是在实际中屡战屡胜的却是刺猬。

如果用来比喻人的思维模式,刺猬型思维目标单一明确,一旦确定后不会轻易改变。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,总是以不变应万变。狐狸型思维灵活多变,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策略。目标明确的人虽然更易成功,但“偏执”的风格最后也会带来更大的悲剧。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倾向狐狸思维,佛学讲的是如何消除“我执”,道家提倡道法自然,儒家讲究中庸。

实际生活中,可以同时运用两种思维,需要确立目标时,使用刺猬思维,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,使用狐狸思维。

Read More

露宿街头的阿诺

今天看到一张图片,阿诺斯瓦辛格裹着被子睡在路边的长凳上,在他的背后,是一座自己的雕像,正在向路人展示健美的身躯。长凳上苍老的阿诺和雕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我看到照片的一刻,以为是在拍戏,或者是某个长的像阿诺的人。看了图片下的文字才明白事情的缘由。

当年阿诺做加州市长的时候,一家酒店找到他,要在酒店门口建一座阿诺的雕像,并承诺只要阿诺来住酒店,终身免费。阿诺答应了。后来阿诺从市长的位置退下来了,某一天去酒店,服务人员却要求阿诺付钱,并声称该服务已经取消了。阿诺很生气,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。

人走茶凉,这个世道就如此,不分国界。

Read More

左手测试、右手运维

项目试运行期间,运维由测试团队担任,主要是系统更新部署,应用配置等工作,在开发的指导下,测试也能应付。上线一段时间后,工作深入到了数据库维护,服务器优化等,问题开始出现了,毕竟测试和运维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不同。测试人员如何来做好运维工作?成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
开始我认为是思维的问题,测试工作带有一定的破坏性,要求测试人员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。周鸿祎曾说过,当他坐在电脑前开始测试时,立马变成了一个电脑白痴。所以测试人员在某些时候要忘掉技术,变身小白用户,力求把系统搞崩溃。

运维工作则刚好相反,要求稳扎稳打,每一步操作都要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,同时要给自己留下后路。高中的数学老师要求我们做题时应该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,这8个字用来形容运维工作非常恰当。

所以测试人员如果按照固有的思维来做运维,会带来很大的风险。但思维模式仅仅是影响因素之一,如果从整体来考虑,因素还会更多,如技术栈,学习能力等等。这里借用系统思考的工具,通过一张图来说明。

这张图是流量-存量图和因果分析图的结合,因果分析图在上一篇《系统思考入门》中已有介绍。这里先简单介绍下流量,存量的概念。

存量:随时间积累的变量,它的值能够在任意一个时间点上被测量,在图中用方框表示。运维系统里,存量可以认为是思维、技能、工具的集合。思维,技能是无形的东西,虽然很难被测量,也可认为是存量。

流量:增加或减少存量的值,其本身的值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统计得出。在图中用带阀门的箭头表示。能够增加运维存量的流量有学习成果和有经验成员加入;减少运维存量的流量有员工离职、新人加入以及知识的老化。

大多数的经营目标可以表示为对存量集合的优化,而管理者所能采取的措施,便是实现对流量的调整。

图中和学习成果流量相关的2个反馈环都是增强型回路,但并不会导致存量指数级的增长,运维效率、琐事占比这两个因素都有自己的瓶颈,到一定程度就会趋于平衡;自我提升意愿也是很主观的,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这里并没有全部列出,所以学习成果这个流量并不会持续增长,甚至可能会衰退。

其他的几个流量,虽然影响运维系统的存量,但其本身却更多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,需要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去讨论。

如果系统的存量得不到保障,就要去识别产生问题的系统结构,找到一个“杠杆点”。所谓的“杠杆点”,就是在系统的某处施加一个小的变化,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。运维系统的杠杆点在哪里?这张图可能不能给你答案,因为它只是个人对系统的理解,远非系统本身的原貌,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解读。真正的答案,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探索。

最后,引用“系统之美”作者的话,和各位共勉:你必须努力思索,审慎地分析系统,并抛弃自己的范式,进入谦卑的“空”的境界。最后,看似无为,却可能是最为根本性的、战略性的、有效的杠杆点;看似疯狂,放下一切,却能优雅地与系统共舞。

Read More

骂自己

儒家提倡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这点曾国藩做的相当极致了。曾年轻时坏习惯很多,每当做错了事,便主动回家反省,并在日记里大骂自己。原来日记还有这个作用,我倒是没想到。经常要花点时间想今天的日记写什么,现在又有了新的思路了,假如想不到题材,那就骂自己无能吧。

今天就来骂一骂自己,行动力太差。经常想的很多,等到要做那一刻,立刻会生出好多负面情绪来阻止自己。所以很多事永远停留在想象阶段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我眼睛不能长时间看显示器,特别是晚上,经常会眼干,甚至疼痛。我经常想,晚上早点睡,第二天早点起来看,不也一样吗?这样对眼睛也好。就这么定了,定好闹钟,关机睡觉。第二天闹钟一响,把昨天想好的全忘了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把闹钟关了,继续睡觉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,我最后放弃了,早起看书这件事看来是不可能了,还是晚上熬夜看吧。

很多时候,我自己也不知道在顾虑什么,就是跨不出那一步。等真正跨出去了,发现也没什么。下一次,同样要纠结一番。这个循环,貌似永远也走不出来了。你咋这么没用呢?

Read More

乌合之众

这是一本书的名字,听起来很让人有读一读的冲动。我记得下载过电子书,也翻过几页,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这本书到底在写什么,只知道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的书籍,仅此而已。 这两天又打开了此书,看了几页,觉得挺有意思的。讲的是关于群体思维。作者开篇就申明了他的观点:人只要组成了一个群体,智商就急剧下降,群体的行为经常是无脑的,不可理喻的。人一旦脱离群体,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愚蠢,但处于群体这样的环境中,却会心甘情愿的去做。

书才看了几页,个人感觉作者的观点有点偏激。人是群居动物,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群体中。生活中,亲戚朋友是一个群体;工作中,同事是一个群体;出去游玩,旅行团也是个群体。如果都像作者说的那样不堪,这个社会都乱了套了。但我也不得不承认,人处于群体中时,思考、行为模式的确会有变化。像我,就会把自己的个性隐藏起来,变成随波逐流的一分子。

书中的观点貌似违背常理,但值得我们深思,特摘录几句,分享给大家。

  1. 无意识主宰这有机体的生活,而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,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意识因素是我们最熟悉的,但这种力量在我们精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被动的,不值一提的。

  2. 人并不是自己的主宰,在你的意识之上,存在着另外一种更为强势的力量。

  3. “俄狄浦斯情结”:在每个男人的潜意识之中都有一种弑父而代之的深层欲望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