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捷转型

周三参加了敏捷社区主办的一个活动,主题是关于阿里健康团队的敏捷转型实践。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去年11月开始转型以来团队取得的成效、采用的方案以及对敏捷实践的总结。我因为去的比较晚,只听了后半部分。整个分享给我印象最深的就2个字“价值”。 敏捷转型最终目的是交付更多的价值,如果只是遵循了一些所谓的敏捷实践,却没有在价值上比传统方法体现出优势,那就是为敏捷而敏捷,这不是敏捷的本意。分享老师也屡次提到,在转型过程中,不会强制要求团队按照敏捷的方式去做,没有站立会?可以,没有TDD,也OK。 只要你能完成预期的目标,用瀑布式也可以。 阿里健康有一个优势就是有几个团队同时在做敏捷转型,总有团队会去尝试下一些敏捷实践,然后发现效果不错。其他团队看到了,也开始尝试,最后完成转型。整个过程是效果驱动的,当然这中间少不了敏捷教练的培训、指导。

采取的方案主要是3点:

  1. 透明过程、获取基线 软件开发中最遥远的距离,是开发与设计对业务的认知偏差。个人认为这种偏差是导致团队价值交付能力弱的根源。 阿里健康开发与设计的人员比例是10:1,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来做,价值交付的瓶颈就在设计上。问题是最终的锅大家要一起背。作为开发,你怎么办?是等着被设计连累,还是主动帮助设计,尽早开始开发,最后大家一起拿奖金呢? 当然是选择后者了。 阿里开发团队会安排一个人负责某一个功能模块的交付,称为Feature Owner。这样大大缩短了开发与设计的认知偏差,避免不必要的返工,缺陷率也会降低不少。
    建立度量指标也是保持透明的重要手段,指标如何来选取?还是要从问题出发。比如当前的问题是未能准时交付,要实现准时交付的目标,可以采用累计交付偏差这个指标。同时还要考虑REAL原则 Relevant、Easy to collect、Accurate、Least side effects。因为数据的采集是个日常的工作,一不能占用团队太多时间,二必须要方便,否则大家都不愿意去录入数据。

  2. 建立反馈环、自驱改进

  3. 立体式辅导、赋能团队

Written on April 20, 2019